今天到月底,老公一直很忙....要出差,有國外客戶來要招待等等...每天洗好澡,躺在床上,老公都會摸我的肚子和寶寶說說話,昨天老公一邊摸,一邊和寶寶說「接下來到月底爸比都很忙,你要乖乖地呦~」不知是寶寶聽懂老公的話,還是在和他玩,他說完話就踢了我好幾下,動作大到連老公都說,哇,今天胎動好大哦,好像知道爸比要出差,所以多玩了一會兒...父子倆才甘願安靜地睡覺。

懷孕時,不只媽咪扮演重要的角色,其實爸爸也同樣扮演重要的角色哦,大家看看吧,很有趣哦!!~

作者本來也和一般爸爸一樣,整日忙於工作,認為「子女的教育應該由媽媽負責,孩子本來就要自動自發唸書。」但是他從為家庭進行電腦教學15000多次後,很清楚的觀察到,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、觀念和態度,會造就出怎麼樣的孩子,於是,一改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,更因此改變了孩子一生的學習經驗(本報內容摘錄自《爸爸一天十分鐘就能讓孩子的學習成績變好》)、奧林出版,連載為期3個月) 
          
爸爸花多少時間,孩子的學習能力會呈正比提升,孩子很優秀的家庭,通常爸爸也很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。不論媽媽一個人多努力教導孩子,還是不及爸爸一同參與的家庭。

本章將介紹一些爸爸平常可以和孩子一起透過遊戲學習的實例。
開啟胎兒的智能,爸爸的子宮對話比古典音樂更有效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據說媽媽懷孕時常常對胎兒說話,對胎兒的頭腦發展很有幫助。尤其是懷孕三個月後,胎兒的腦部會急速的發育、成長。記得我太太懷孕三個月時,就不斷的對著她肚著子裡的胎兒說話。有一次我微笑的看著她說話的樣子,她對我說:「爸爸對胎兒說話,胎兒會更認真聽喔!」然後也叫我試試看。

太太說子宮裡的小孩,會透過羊水聽聲音,所以對音頻較低的男聲反而更有反應;還說:「爸爸說一句話,有媽媽說十句話的效果。」如果爸爸也一起參與孩子的教育,效果會更好。回想自己的小時候,我的確是比較聽爸爸的話。不論媽媽說了幾次「整理鞋子」、「關燈」我都是當耳邊風,但是爸爸才說一句,我就會立刻去做。剛開始,我對撫摸著太太的肚子說話,感到非常彆扭,但是一兩次之後,就漸漸習慣了,每次下班回家,我都會摸著太太的肚子、對胎兒說話。太太懷孕五個月時,胎兒對我說的話竟有反應,讓我覺得非常有趣。

我和胎兒是無話不聊,像是一天的工作內容;或是放好聽的歌、唱歌給他聽;我也常常唸童書,有時還會唸九九乘法表或三字經。為了讓他感受到更多爸爸的關愛,我還會親自創作關於愛、希望的故事或詩給他聽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當胎兒對我的聲音有反應時,我就不斷的讚美他,也會一直告訴他我有多愛他之類的話。爸爸和胎兒對話,不但可以讓爸爸和胎兒互相熟悉,也拉近了爸爸和胎兒之間的距離。由於胎兒是二十四小時都待在媽媽的肚子裡,媽媽每天可以透過肚子裡的變化或胎動,感受到胎兒的存在,而爸爸就沒辦法了。可是,透過每天十分鐘和胎兒對話,爸爸一樣可以感受到胎兒,而且夫妻的感情也會更好。話多的爸爸能提高孩子的理解力和表達能力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我是「慶尚道人」韓國的慶尚道男人,以話少聞名,通常只會說吃飯、睡覺等必要的基本字彙,但我卻為了孩子成為話多的男人。每當孩子睡著、我不用再跟他說話時,雖然偶爾會有種終於可以鬆口氣的感覺,但是,幸好因為我的長舌,在赫成為一個較會說話的孩子,周圍的人也常常稱讚他語彙豐富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有愛說話的媽媽、有父母可以常常溝通的孩子,智能通常比家庭中少有交談的孩子;而且經常和父母對話的孩子,也比沒有對話的孩子,表達自我的能力更好。孩子的感官中,第一個發展的是聽覺,然後將耳朵聽到的,透過嘴巴模仿來學習語言。所以父母越常說話給孩子聽,對他的智能發展越有幫助。家人之間的對話,也能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和理解力。爸爸要多和孩子說話還有一個理由:透過對話,可以發現孩子的潛能、問題和優缺點,而對話也是最能引起彼此共鳴的方法。還有,透過和孩子對話,可以知道孩子的想法,促使自己去思考:「他為什麼會這樣想呢?」進而從孩子的角度去改變自己的想法、更加瞭解子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前面提到爸爸說的話比媽媽有效十倍。爸爸教育孩子一個小時,等同於媽媽的十個小時;爸爸陪孩子玩一個小時,等同於媽媽十小時的效果。當然,媽媽不能因此減少陪伴孩子的時間。由媽媽負責教養孩子的任務,不論再怎麼努力,一天最多也只有二十四小時。但是,由爸爸陪孩子玩三小時,卻等同於媽媽陪三十小時,這也是身為爸爸的我,努力抽空陪孩子玩的原因。不論媽媽自己一個人多努力教育孩子,還是比不上夫妻共同教育孩子的家庭。         

妮可題外話
突然回想小時候,總是媽媽陪我去畫畫,我老爸陪我練鋼琴,原來是這樣的用心啊!!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cole@Tai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